分散在炭黑上的鉑(Pt)基納米顆粒耐久性差,是長壽命聚合物電解質燃料電池應用面臨的一大挑戰。研究表明,Fe和N共摻雜碳(Fe-N-C)可能比傳統的高比表面積碳更好。
基于此,香港科技大學邵敏華教授(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在酸性和堿性介質中,Pt/Fe-N-C在電位循環過程中的電化學表面積保持率遠優于市售Pt/C。原位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研究表明,循環過程中Pt/Fe-N-C的Pt溶解速率是Pt/C的3倍。
DFT計算發現,Pt/Fe-N-C與載體間的結合能最低(-4.60 eV),其次是Pt/N-C(-3.86 eV)和Pt/C(-2.84 eV),表明Fe-N-C提供了最強的載體。從負投影晶體軌道漢密爾頓總體圖(-pCOHP)發現,對于Pt/Fe-N-C,所有成鍵態都出現在價帶(低于費米能級EF),而幾乎所有反鍵態都出現在導帶(高于EF),其中負值表示反鍵狀態,正值表示成鍵狀態。
O*在固定在三種基質上的Pt簇的(111)面上最穩定的吸附構型。結果發現,O*吸附在Pt/Fe-N-C和Pt/N-C的六方密排(hcp)位,與在Pt/C和晶態Pt(111)表面所觀察到的不同,在晶態Pt(111)上,O*更傾向于吸附在面心立方(fcc)位。通過調整Pt簇的電子結構,Fe-N-C載體減弱了Pt簇上的O*吸附強度,從而減少了Pt氧化物的形成,可能是Pt溶解速率降低的一個原因。
Fe-N-C Boosts the Stability of Supported Platinum Nanoparticles for Fuel Cells.?J. Am. Chem. Soc.,?2022, DOI: 10.1021/jacs.2c08305.
https://doi.org/10.1021/jacs.2c08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