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色素吸收紅光-遠紅光可逆轉換的光受體(色素蛋白質),稱之為光敏色素(phytochrome)。光敏色素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所有部分,是植物體本身合成的一種調節生長發育的色蛋白。
光敏色素的分布
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各個器官中,黃化幼苗的光敏色素含量比綠色幼苗多20~100倍。禾本科植物的胚芽鞘尖端、黃化豌豆幼苗的彎鉤、各種植物的分生組織和根尖等部分的光敏色素含量較多。一般來說,蛋白質豐富的分生組織中含有較多的光敏色素。在細胞中,胞質溶膠和細胞核中都有光敏色素。
光敏色素作用
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甚為廣泛,它影響植物一生的形態建成,從種子萌發到開花、結果及衰老。
高等植物中一些由光敏色素控制的反應
1.種子萌發 6.小葉運動 11.光周期 16.葉脫落
2.彎鉤張開 7.膜透性 12.花誘導 17.塊莖形成
3.節間延長 8.向光敏感性 13.子葉張開 18.性別表現
4.根原基起始 9.花色素形成 14.肉質化 19.葉片張開(單)
5.葉分化和擴大 10.質體形成 15.偏上性 20.節律現象
光敏色素接受光刺激到發生反應的時間有塊有慢。快反應以秒計,如棚田效應(Tanada effect)和轉板藻葉綠體運動。棚田效應指離體綠豆根尖在紅光下誘導膜產生少量正電荷,所以能黏附在帶負電的玻璃表面,而遠紅光則逆轉這種黏附現象。慢反應則以小時和天數計,例如,紅光促進萵苣種子萌發和誘導幼苗黃化反應。
化學慧定制合成事業部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