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氏糖基化反應
Yu Glycosylation
概要
自1893年Fisher糖基化反應被建立以來,許多種不同類型的糖基化反應被開發出來應用于糖苷鍵的構建。目前,大多數的糖基化反應都需要化學計量的酸、酸酐或者Lewis酸的促進,使用非催化量促進劑的糖基化反應體系本身具有較強的酸性或反應體系中會有H+的聚集,使得合成不穩定的糖苷鍵具有非常大的挑戰性。2008年,上海有機所俞飚研究員課題組發展了一種新型的糖基化方法,該方法通過使用Au(Ⅰ)絡合物(如Ph3PAuOTf、Ph3PAuNTf2)對鄰炔基苯甲酸酯供體進行高效的活化。離去基在活化過程中可以有效捕獲反應中產生的H+ [1],從而使得反應體系一直保持在較為溫和的條件下。這種新型糖基化反應具有反應條件十分溫和、僅需要催化當量的活化劑、底物適用范圍廣的特點,對一些在其他糖苷化條件下不穩定的底物有較好的耐受性和選擇性。目前,這種合成方法已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寡糖以及復雜天然產物的合成中(如:Tunicamycin V[2],Spinosyn A[3], Mannopeptimycins[4], Trioxacarcin C[5]等);這種新型的糖基化合成方法被大家稱作俞氏糖基化反應(Yu Glycosy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