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發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的文章,本文的標題為“Near-Infrared Bioluminescence Assays for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and Cellular Membrane Fusion in Deep Tissues Using Split Akaluc Reconstitution”,本文的通訊作者為東京大學的Takeaki Ozawa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方向為生物分子成像和蛋白質互作分析方法的開發。

基于熒光素酶催化熒光素的生物發光成像在活體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其無需外部激發,能夠實現高信噪比的實時監測。然而,現有生物發光系統(如螢火蟲熒光素酶 Fluc和NanoLuc)在深層組織成像方面存在局限性,如信號穿透力低、背景噪聲高等。為此,本文報道了一種基于近紅外發光酶Akaluc的酶裂片互補技術,通過計算機模擬和實驗篩選確定了最佳拆分位點,分別融合感興趣的蛋白,當蛋白在發生相互作用發生時恢復熒光素酶的催化發光能力,從而提高信號靈敏度和組織穿透能力。

首先,為了明確Akaluc最佳的切割位點,作者依據Fluc的結構設計構建了一個Akaluc片段文庫,并使用雷帕霉素誘導FK506 結合蛋白(FKBP)和FKBP結合域(FRB)相互作用,根據發光強度和結合前后發光相對變化幅度進行了篩選,最終選擇了N410/C392作為最佳切割位點。

隨后,作者在體外和體內分別驗證了該策略對GPCR/β-Arrestin 互作的可行性。體外實驗選取FPR1-β-Arrestin 1和ADRB2-β-Arrestin 2作為模型,以評估Akaluc系統對 GPCR/β-Arrestin 相互作用時間模式的檢測能力。作者將AkalucN 與 β-Arrestin融合,AkalucC與GPCRs融合,并在GPCR與AkalucC之間引入柔性短肽 (GGGGS)4以恢復其立體結構。cAMP水平和發光強度變化顯示,配體誘導的GPCR/β-Arrestin互作使兩段Akaluc片段接近并恢復生物發光活性。同時作者還檢測了Akaluc系統的靈敏度,并發現在HEK293細胞中,1 nM配體濃度就能誘導明顯的發光信號。此外作者還捕捉到不同GPCR/β-Arrestin結合模式的時序差異,展現了其在GPCR信號研究中的應用潛力。

在體內實驗中,作者比較Akaluc和Fluc系統,發現GPCR/β-arrestin 交互作用僅能導致Akaluc裂片的互補并發出能夠穿透深層組織的近紅外光。通過同時注射競爭性抑制劑prop和配體iso,發光強度被顯著抑制,說明生物發光信號的特異性。

由于Akaluc片段表現出高效的重構特異性,作者分別開發了兩種包含Akaluc片段的細胞系,利用Akaluc系統檢測肌細胞融合過程。通過將分別表達AkalucN和AkalucC片段(分別稱為N探針和C探針)的細胞系引入小鼠C2C12肌細胞中,當肌細胞發生融合時,N探針和C探針自發相互作用,并通過蛋白質剪切反應共價重構為功能性Akaluc,從而產生生物發光。最后,作者將Akaluc系統應用至活體小鼠中,并成功觀測到與體外實驗一致的肌細胞融合事件。

最后,作者將Akaluc系統應用至活體小鼠中,并成功觀測到與體外實驗一致的肌細胞融合事件。
總的來說,本文開發了一種Akaluc裂片重構方法,并驗證其作為檢測深層組織細胞事件的有效工具。
本文作者:CJJ
責任編輯:WYQ
DOI:10.1021/acs.analchem.4c06986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21/acs.analchem.4c06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