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上述瓶頸問題,北京大學王晶研究員團隊通過將熒光蛋白cpYFP與大腸桿菌的周質結合蛋白GlnBP融合,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蛋白分子定向進化技術,對谷氨酰胺熒光探針進行了開發和優化,開發了性能優異的基因編碼谷氨酰胺熒光傳感器(GlutaR)。GlutaR具有極佳的熒光穩定性、高響應和高靈敏性。隨后,該團隊通過引入信號肽與傳感器融合,構建了GlutaR的亞細胞定位變體,從而實現了對活細胞內不同亞細胞區室中(細胞質、線粒體和細胞核)的游離谷氨酰胺濃度的定量檢測。


Bingjie Liu,?Zijie Zhao,?Pengcheng Wang,?Kamiran Aihemaiti,?Lixin Zhu,?Qingpeng Wei,?Wenzhe Li,?Xia Yuan,?Jing Wu,?Changtao Jiang,?Min Hao,?Prof. Jing Wang
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北京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劉冰潔、博士生趙子杰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基礎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鵬程。通訊作者為北京大學王晶研究員和郝敏副研究員。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10.1002/anie.202416608